他的育种成果,让每个中国人多添4斤半口粮

2021-12-07 10:46:11

  他的育种成果,让每个中国人多添4斤半口粮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让黑龙江的每寸黑土地都能种上我们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聂守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这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聂守军常挂在嘴边的话。

  20余年前,黑龙江黑土地上,有许多主栽品种源自国外,一些自育水稻品种品质优,但易倒伏、产量低。“要给水稻种子装上‘中国芯’。”聂守军用26年的时间,践行了这句话。

  前不久,聂守军参与的合作项目“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不过,因为疫情,他没能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但坐在办公室看颁奖大会报道,一样心潮澎湃”。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让黑龙江的每寸黑土地都能种上我们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聂守军说。

  “累了地头打个盹,手里常握调查本”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正因如此聂守军与水稻育种结缘。

  平日里,聂守军低调、谦和,话不多。有时,他蹲在地里看水稻,一天下来都说不了一句话。

  聂守军把一肚子“话”都留给了水稻。“水稻育种需要观察、思考,你得学会和它们‘交流’。有时,田里一株水稻突然出现的独特优良性状,就能为育种工作带来突破,为一个新品种育成创造可能。”他说。

  在2000年到2010年间,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缺少主栽品种,国外品种富士光、莎莎妮等冲击着该地区的水稻市场。当时,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品种“垦稻12”“绥粳4号”,其种植效果都不甚理想:“垦稻12”产量高但抗倒伏性差,导致生产成本高;“绥粳4号”品质优、有香味、抗倒伏,但产量低。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聂守军带领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为了能随时获知水稻长势、及时捕捉到水稻的独特性状,聂守军和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察看各个试验田。拉线规划、拔秧运秧、调查苗情、测量株高、选择单株和收脱小区……他们每年都要把这些工作干上一遍,周而复始。

  “渴了一瓶水,饿了一桶面,累了地头打个盹,手里常握调查本。”同事们说,这就是聂守军的工作常态。由于聂守军对水稻特别痴迷,大家都叫他“聂水稻”。

  聂守军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

  历经多年努力,聂守军选育出绥粳系列优质、抗逆、广适的水稻新品种50余个,结束了国外水稻品种垄断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子市场的历史。通过开展广泛的科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目前他们团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稻谷近76亿公斤。

  在他育成的众多品种中,“绥粳18”是最耀眼的一个。都说“十年磨一剑”,而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周期至少需要12年,聂守军培育“绥粳18”则整整用了14年。

  从2017年至2018年,“绥粳18”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

  “育一个品种,惠一方百姓”

  “育一个品种,惠一方百姓。”这是聂守军挂在嘴上的育种理念。

  聂守军不仅投身水稻育种事业,还与水稻种植户结成科技支农对子、帮助农民致富。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村民王忠艳是一名水稻种植户。5年来,在聂守军技术指导下,她家的稻田每亩节约种植成本近50元,平均亩产提高了48.7公斤。这不仅使她家的经济收入大幅提升,还让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水稻种植能手。

  在聂守军的牵线下,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的许多村民,通过种植聂守军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绥粳18”“绥粳28”“绥粳302”实现了大幅增产,累计使农民增收3200万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加速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聂守军提出了科企合作的新思路:企业搭台,科研唱戏。他带领团队先后与多家单位开展科企合作,推动水稻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有人曾计算过,聂守军的育种成果,相当于让14亿中国人每人多添四斤半粮食。

  “未来,我要继续用科技力量,守护好大国粮仓。”聂守军信心满满。 【编辑:岳川】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