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听力地质类背景知识整理

2023-08-28 10:29:33 新东方在线

杀托之路要翻过三座大山:语言,逻辑,背景知识。

前面两座大山是硬指标,单个句子能读懂能听懂,串起来更要能懂!语言和逻辑可以通过上课学习练习提高,而第三座大山却是犹如珠峰一样的存在。

这是因为,每个单项都会涉及到艺术类,生命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这4大类下面的诸多小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


【资料图】

平时对这些知识的积累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文,就好像游戏中开了外挂,如虎添翼,如有神助!(好好学习,拒绝游戏!)

地质类

自然科学类是一类常考学科,其中所涉及到天文、地质、气象、环境科学等学科更是热门学科。

先来看一下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类话题中常涉及到的话题有地球构造,地质现象和探测技术。其中地质现象,也就是有特殊地貌特征的地点,比如沙漠或冰川等,而探测技术中常考到的也是和地球相关的技术,比如测算地球年龄的技术。

首先看一下地球的构造。

地球按照圈层划分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是以软流层为分界线,软流层的概念下面会涉及到。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说的地球构造,也就是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只不过是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如下图所示。

最外层是大气圈,依次往内是生物圈,水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今天重点放在内部圈层。

下图展示了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的各层英文名称。对应汉语如下:

地壳-crust

岩石圈-lithosphere

软流层-asthenosphere

地幔-mantle

地核-core

划分部分来看:

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

莫霍面-moho-discontinuity:地壳和地幔分界面。

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即下文如火星文的名字,注意这不是火星文,只不过不是英文),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上文的莫霍面是一名科学家发现的,同理,这里的古登堡也是一名名叫古登堡的科学家发现了,具体发现过程这里先不赘述。

古登堡界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密度和压强都比下地幔小。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浆-magma

试着翻译一下下面的长难句: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layered-mantle thesis is the well-established fact that volcanic rocks found on oceanic islands,islands believed to result from mantle plumes arising from the lower mantle,are composed of material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id-ocean ridge system, whose source, most geologists contend, is the upper mantle).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论大洋壳(oceanic crust)还是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都曾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像传送带般移动着。

地球的板块分为:

太平洋板块(Pacific Ocean tectonic plate)

亚欧板块(Eurasian tectonic plate)

非洲板块(African tectonic plate)

美洲板块(American tectonic plate)

印度洋板块(Indian Ocean tectonic plate)(包括澳洲)

南极洲板块(Antarctica tectonic plate)

这六大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小板块。这些板块在运动中相互影响,板块交界的地方即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根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整体性分为三种类型:

板块边界是地壳上极不稳定的地带,几乎所有的地震(earthquake)都分布在此,火山(volcano)也大多数在边界附近,山脉的形成(mountain building)和海沟(oceanic trench)的出现也都沿着边界进行。

首先汇聚型又分为两个亚类,即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

简单来讲,俯冲边界就是在碰撞过程中一个板块冲到另一个板块下面,形成海沟.

比如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11km,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而喜马拉雅山就是另一个亚类——碰撞边界。

离散型是由于地幔对流,地幔物质上涌,把原来相邻的两个板块往外推,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中洋脊就是这样形成的。

最后一个守恒边界是两个板块发生了相对的滑动,或平移,世界著名的圣安德烈断层就是此类边界一个典型例子。

地质现象

沙漠类的地质文章是经常见到的一类话题,主要通过地表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展开。下面两篇讲座都是关于沙漠的,可以自己练习一下。

TPO4 lecture 3沙漠中石头移动的原因

TPO9 lecture 3沙漠湖泊的空白之地

沙漠中又以撒哈拉沙漠最为广阔,所以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Sahara Desert。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

下图可见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量为0,上文所说气候条件恶劣可见一般!

撒哈拉沙漠形成

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区在远古时代曾是一片植物茂盛的肥沃土地,而不是像下图这样充满绝望的土地。

1957年考古学家在撒哈拉沙漠找到的8 000年前的岩壁画,以及后来找到的阔叶树种和化石,都为其提供了证据。

关于撒哈拉的成因有许多理论,一位考古学家认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于人类活动。农民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导致撒哈拉演变成今天干燥和贫瘠的状态。

大约8000年前,人类进入了这片地区,并带来了农业,这片曾经美丽富饶的土地开始衰落。有些科学家是气候原因所致——季风(moonsoon)。

关于后一理论,这里卖个关子,各位可以在TPO6 Lecture4中找到答案。

今天的地质类背景知识狮姐就先介绍到这里,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