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中国“大国外交”的热度、亮度和稳定度,引人注目。
【资料图】
6月18日,在中美外长举行北京会谈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强开始对德国和法国的正式访问,将参加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等活动。
这是李强3月上任后首次出访,到访国为欧盟前两大经济体。作为世界大国和国际舞台重要力量,中德、中法关系早已超出双边范畴。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形势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与同为世界大国的德国、法国保持高频度、高层级的交流对话,不仅对于稳定双方的关系意义重大,也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首访承前启后
在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总理的首次出访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2018年5月,李克强出任新一届中国国务院总理后首次出访选择印尼,体现出中方对与印尼和东盟关系的重视。
这次,李强总理将首访选在欧洲、首站选在德国,所含意味,耐人咀嚼。
从地区层面看,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
“此访体现了中方对中德、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5日指出,中方希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德关系,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
分析人士认为,李强此次访欧,承前启后,既是延续,也是新的开始。
延续在于,“它是之前中欧领导人重启线下交流的最新举措,旨在保持双方高层交往的热度,进一步推动中欧关系的全面健康重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说。
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成为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也为其他欧洲政要的中国行拉开序幕。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全面重启、全国两会成功召开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国家元首。一个月后,中国外长秦刚出访德法等国。
新的开始在于,“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的首次外访,将结合新形势和新一届政府的一些施政目标,在中欧之间进一步进行政策对接和沟通。”崔洪建说。
从双边层面看,中德政府磋商的重启,受到外界普遍关注。
这一机制始于2011年,由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0年访华期间与中国商定建立。自那以来,两国依次在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1年举行第二至第六轮政府磋商,为两国政府间统筹规划各领域合作提供沟通平台,也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的层次最高、议题最广的政府间对话机制。
此访期间,李强将率团参加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对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盘点、推进;还将出席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同两国经济界代表深入交流。
德国经济界对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充满期待。
有德国媒体用“重要而复杂”来形容。
重要在于,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去年,两国间贸易总额达近3000亿欧元。德国则是欧洲对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地。
复杂在于,德国三党执政联盟的联合执政协议12次提到中国,既放在“欧洲伙伴合作”词条下,也放在“战略竞争”词条下。在德国政府日前出炉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里,中国被描述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中德高层交往和对话的恢复,对于稳定两国关系意义重大。”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从德国前后两任政府的态度变化进行解读。
自设立以来,中德政府磋商一直被视为双方合作的“超级发动机”。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两国领导人交往密切,双边合作呈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
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卸任时曾暗示,德国和欧洲方面对华“竞争”的氛围正在增强;她希望,中德政府磋商能够延续。
此后,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后联欧制华,以及欧洲方面向美国靠拢,中德、中欧关系面临较大压力。德国以及欧洲方面都传出要求减少对华合作紧密度的杂音。
不过,“从朔尔茨去年访华,到中德最顶层的对话机制得以延续,都释放出双方重视彼此关系、希望保持接触合作的信号,对两国关系的止跌回稳、向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将推动其他政府间机制的陆续展开。”郑春荣指出。
外界预计,访问期间,中德两国可能会围绕经贸合作、全球治理、乌克兰危机等议题展开讨论,可能会在贸易、核电站、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气候变化等各领域达成务实合作,为两国企业牵线搭桥。
“与具体合作领域比,新一轮政府磋商机制的重启更为重要。”郑春荣指出,它有利于营造整体氛围,促进双方增信释疑。在此基础上,经贸合作是中德、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一段时间里,欧洲方面把经贸关系泛安全化,可能会对经济界合作带来障碍。接下来,两国能否通过中德政府磋商、找到新的合作领域、保持经贸关系稳定向上的态势,值得关注。此外,双方可能会探讨生物多样性、气候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和共同行动,最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仍需观察。
展示开放信心
法国是李强此访第二站。明年,中法将迎来建交60周年。自4月马克龙访华以来,中法保持着较为热络的交流势头。两国分别举办了文化、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多场交流活动。
李强总理访法期间,将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并着眼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就全面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同法方深入沟通。李强总理还将广泛接触两国经济界人士,相信将为疫情后中法务实合作再出发注入新的动力。
外界聚焦李强此访一项重要日程——应邀出席马克龙倡议举行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据悉,峰会将于6月22日和23日在爱丽舍宫举行,旨在改革全球金融架构,筹集私人与公共资金,用于气候保护、扶贫、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预计将有约4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
围绕邀请中方出席,外界认为,此举显示出法国希望在推行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理念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谈及访问期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5日指出,此访旨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期待同包括法国在内的各方一道努力,为推动全球发展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作出积极贡献。
“这次访法是一个双多边结合的行程。”崔洪建指出,一来,此访延续中法关系稳步推进的势头,将让两国合作更加扎实。
二来,从中法、中欧的合作规模,以及双方在世界经济、国际舞台中所占分量和扮演的角色来看,双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合作具有全球意义。
三来,当前,世界市场对乌克兰危机延宕仍存担忧情绪,中国参加法国举行的融资契约峰会,将向国际市场展示中方坚持制度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新的合作举措,也可以帮助更多国际资本增加对中国市场和投资环境的全面理解,促进更多切实合作。
引导中欧关系
从地区合作的角度看,中德、中法关系,一直是中欧关系的典型样本。
在中国外交版图上,中欧关系是重要一环。国际形势变化下,中欧关系也面临新问题。欧洲内部在对华关系上也出现一些杂音。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作为全球多极化进程的两大力量,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再加上,近段时间,中国正与世界展开更广泛的交流,正在为澄清西方阵营的抹黑、推动世界重回沟通合作而非冲突对抗的正轨作出努力。
自去年以来,不少欧洲人士意识到,战略自主、明辨是非,是欧洲发展箴言。中欧关系开始止跌回稳。欧洲一些主要国家领导人逐渐在反对“脱钩断链”上形成共识。
如今,外界期待,李强此次访问能推动中欧大国达成富有成效的共识和合作,能为全球经济、多边合作注入正能量。
“德国、法国在我国的对欧战略中非常重要。”郑春荣指出,德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无须多言,法国倡导欧洲“战略自主”、拒做美国的附庸。中方领导人此次欧洲之行,凸显中方对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相信通过中德之间的务实磋商、合作成效,将为接下来凝聚其他国家共识、确定欧盟对华政策方向、推动中欧关系发展,起到一定的定调和引导作用。
“此次访问对于中欧关系行稳致远意义重要。”崔洪建指出。一来,中欧需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对话,来推动认知、政策和具体合作进一步恢复到正常轨道,巩固合作共赢的主基调。二来,世界经济、国际地缘政治都有很多不确定性,中欧之间保持高频度、高层级的交流对话,本身就是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提供确定性。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安峥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