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mixed-news)
脑机接口技术又重新火爆了起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近日宣布已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人体临床研究批准,消息指Neuralink当前估值已达50亿美元(约合355.61亿元),同时马斯克还在以70亿美元估值在二级交易平台向投资者出售其股份。
两年公司估值翻了接近三倍,马斯克的Neuralink成为了脑机接口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与此同时,国内工信部也将脑机接口作为未来重点培育的产业。在一系列消息催化下,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纷纷大涨。
不过,相比二级市场爆火,一级市场的众多脑机接口初创公司却略显平静。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钛媒体App,相对于Neuralink,尽管脑机接口成为全球未来前沿科技竞争的重要高地,但国内脑机接口企业估值和融资规模普遍不高、市场仍处于中早期,商业化仍需要数十年之久,投资风险较大。
“前两年Neuralink刚搞出来,很多投资机构来联系我,说Neuralink搞这个东西挺好,我看你们也能做,那就抓紧照着做吧,也有人说,作业都放好了赶紧抄。”5月29日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却直言,Neuralink获FDA只是允许尝试用人体做实验的阶段,但没到真正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步骤。脑机接口是一个长期性研发行业,距离商业化仍很远。
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CEO韩璧丞近日对钛媒体App表示,近十年来出现的脑机接口的公司大部分会聚焦在一些真实的未被解决的脑疾病和交互方面的应用。经历了数十年静默期,现在脑机接口迎来了产业爆发状态。
全球融资1394起,脑机接口迎新一轮资本潮
今年中关村论坛期间,钛媒体App亲身体验到一家国内公司展示的脑机接口意念控制技术:
头戴上一个套环式设备,集中注意力盯住前面屏幕上的虚拟蝴蝶,然后想象去抓住这只“蝴蝶”,最后一只手套就会自动带动我的手去做一个握拳抓取的动作。
上述这样一个操作,是利用头部戴上的脑机接口装置,实时感应我脑部的电信号情况,从而让手套自动抓取,能够可以帮助很多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事实上,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以及侵入式。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高小榕表示,脑机接口是很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科学领域。它是个硬核科技,并非其他领域研究的技术延伸,而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汇聚。他认为,脑机接口未来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沿技术。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能够完成单词拼写,设备控制,游戏交互等功能,以及猪、猴子这类动物性实验,而且脑机芯片、脑电采集平台、产品和应用、医疗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均有企业布局。高小榕提到,中国脑机接口的设备发展跟国际上是平起平坐的。
据研究机构IMARC Group数据显示,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1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国信证券则预计,脑机接口相关市场规模在2030-2040年期间可达700亿-2000亿美元。
脑机接口产业链布局(来源:量子位报告)
尽管从1924年脑电被发现后就开始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但正是马斯克2017年成立Neuralink公司,从而将脑机接口从实验室技术推到了大众眼前,从而成为投资风口行业,并引发产业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谷歌、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均有投资或业务布局。
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张倩提到,近年来,资本市场非常看好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神经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投资金额和数量已不断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有1394起脑机接口相关融资事件,大多投融资以种子轮和A轮为主。
对于资本市场的看好,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事业部董事贾妍认为,一方面,随着国际上脑机接口技术逐步成熟(尤其是Neuralink近日获批在人体上开展临床研究),业内认为该领域的技术即将进入转化阶段。另一方面,ChatGPT的出现也使脑部功能区的信息解码被认为可以应用。
国内规模小、实验难度大,行业头部只有Neuralink一家
不过在脑机接口“资本狂潮”的另一面是,全球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只有马斯克Neuralink,全球BCI独角兽公司不到六家。而国内专注脑机接口技术的企业基本处在外围做智能产品,而非真正的脑机接口产品。
同时,脑机接口企业规模散而小、路线混乱、二级市场“蹭热点”、实验批准难度大等因素是国内脑机接口企业发展的重要挑战。
首先是企业规模小。去年12月底,盛大和红杉中国投资支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脑虎科技NeuroXess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也是行业单轮融资较高的一次融资。不过钛媒体App了解到,成立不到两年的脑虎科技,总融资规模不足6亿,估值也没到独角兽级别。其他包括脑陆、博睿康科技等公司也未能达到独角兽级别。
此前韩璧丞向钛媒体App透露,BrainCo强脑科技目前是唯一一家融资超过2亿美金的中国脑机接口公司,但BrainCo公司实现独角兽经历了长达8年之久。
其次是路线混乱。钛媒体App最近了解到,仅融资五轮不到总额10亿的脑电采集平台的博睿康科技,竟然在北京、上海和常州同时做非侵入式、侵入式两条路线。
其中在非侵入式路线上,据博睿康科技总经理刘晓玲透露,他们做了一块硬币大小的主机、包含ECOG电极的设备嵌在颅骨上,没有放到颅骨里面,称完整规避了很多风险。目前其上市的是八个导联,实验室下一代产品32个导联已经完成,正在拿证的阶段。
据钛媒体App了解到,目前整个国内脑机接口产业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研发高、营收低。因此,国内研发最先进脑机接口技术更多集中在高校和机构,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前沿研究集中在中科院,脑机接口企业角色是辅助、应用和产业规则制定工作。
再次是二级市场股票的“蹭热点”行为。比如,收获五连板的新智认知全靠名字中的“认知”二字,其澄清称不涉及脑机接口业务。科大国创、博通集成、航天长峰、汉王科技、朗特智能、科大智能、荣科科技、康泰医学等公司亦澄清称不涉及脑机接口相关业务。对于确有布局的创新医疗、三博脑科、汉威科技,目前基本都处于研发、开展手术且设备来自海外等原因。整体来看,国内涉足脑机接口产业的上市公司极少。
最后是实验难度大。对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截至目前,全球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的已有三家,分别是 Neuralink、Onward 和 Synchron。多位脑机接口行业专家告诉钛媒体App,目前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很难推进,患者不一定认可,而企业背后也需要有一定医疗资源和背景。
行业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公司在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动物实验的初期阶段,还存在植入材料使用期受限、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神经信息、伦理验证等关键性问题。
脑机接口商业化仍需十年
脑机接口虽像未来“赛博朋克式”般的魔幻,但从实际来看,目前脑机接口仍未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那么,脑机接口距离真正落地有哪些挑战?
2023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认为,当前行业担忧的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包含六个主要问题:
1、大脑有800-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约10000个神经元间连接。但分析脑机接口采集的数据非常困难,哪些信号有用,哪些信号没用,信号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2、植入式电极有手术风险。植入后的电极可能发生免疫反应或感染,电极周围形成神经胶质疤痕组织使神经信号衰减。
3、非侵入方式获取的脑电信号质量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4、脑机接口安全性。如探测到一些伤害或对社会造成威胁的想法,是否该采取相应措施。
5、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6、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医师、科学家、工程师、伦理学家、政府监督机构和患者权益团体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脑机接口的健康快速发展。
苹果近日发布的Vision Pro亦被爆料称不止是MR,还是脑机接口1.0设备。苹果前研究员Sterling Crispin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不需要芯片植入,Vision Pro就能预测你的大脑行为,妥妥的“读心术”。同时,苹果还可以通过算法来监视你的眼睛行为,并实时重新设计 UI,从而创建个人大脑的生物反馈。而这就是通过眼睛实现的初级“脑机接口”。
“这(脑机接口)是一项艰巨的工作。”Crispin表示。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未来10-20年脑机接口的可能应用和元宇宙平台的互相打通。用户有望通过脑机接口达成信息直连,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达到虚实共生的程度,真正的元宇宙时代将到来。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脑机接口总体愿景与关键技术研究报告(2022年)》预测,神经重塑、神经替代、神经调控脑机接口技术将拥有数十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报告提到,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最有可能率先落地并带来市场收益的是神经替代、神经调控相关技术和产品;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在更广泛的生活生产领域,正逐步在康复训练、教育娱乐、智能生活、生产制造等众多方面为人类带来福祉。
同时,中国正加大脑机接口生态的集中攻关力度。今年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等联合发起“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指出,脑机接口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开拓、供应链建设、技术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创业投融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联盟加强技术产业交流研讨,探索科研产业协同合作,增强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完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创造全新的娱乐形式,如VR游戏、意念购物、脑电耳机等,此外国外众多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在探索脑机接口军事应用。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技术最初和最主要应用领域,该领域目前以科研院所为主,国内侧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
不过,距离脑机接口落地还有很远的距离。一名脑科学家曾将关于大脑的全部知识比作一条一公里长的路,而我们目前行进的距离只有不到五厘米。
据报道,在Neuralink获批之前,FDA今年3月曾经因安全风险大而被拒绝,并且在去年还曾因动物实验涉嫌虐待动物,可能违反动物福利原则而正遭到美国联邦部门的调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神经工程项目主任Kip Ludwig近日估计,Neuralink可能还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将其脑机接口设备商业化。
“过去50年,脑机接口从科幻到产业落地实现了从0到1,再从1生2的突破,未来50年脑机接口会走向2生3、3生万物的阶段。”高小榕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脑机接口最早的应用场景可能是以医疗和助老为核心。
高小榕直言,脑机接口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关键词: